|
|||||
|
|||||
在川西高原腹地,pp电子水电开发公司巴拉水电站项目以“风险管控”为支点,撬动民生保障与社会责任的双重使命。面对复杂地质条件和生态保护重任,项目将安全生产与民生守护深度融合,用央企的“风险清单”守护当地群众的“幸福清单”,为高原基建项目树立了责任标杆。?? ?风险管控的“民生温度” “我们的输电线防的不只是火灾,更是沿线村寨的安全;厂房防汛守的不只是设备,更是下游群众的家园。”风险防控牵头领导肖成林在推进会上的讲话,道出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的深层逻辑。 2025年,巴拉电站构建“三维守护网”,将森林防火、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周边乡镇应急联动体系,筑牢民生安全网;建设生态流量在线监测系统,保护河流生态环境,就地保护或移栽的树木约4300株,保留原生植物群落,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,打造生态守护网;与日部乡政府共建“企地安全联防中心”,形成社区共治网。巴拉项目58%的风险管控措施直接转化为民生工程,获评马尔康市“安全生产先进单位”。 三大维度筑牢民生屏障 在110千伏输电线路沿线,通过“人巡+无人机”模式构筑立体防线,2025年度开展输电线专项巡检20余次,严格管控野外火源,项目联合地方政府设置防火卡点,开展多场次“送安全进牧区”活动,覆盖牧民800余人次,通过林火防控守护绿水青山,年度实现防火责任片区“零火情”。 巴拉电站将防汛工程与民生保障深度绑定,建立三级应急撤离机制,联合参建方开展水淹厂房风险评估,建立防止水淹厂房隐患排查治理的常态化工作机制,加大巡检力量和频次,制定防水淹厂房应急预案,通过提前启动防汛巡检、加固防洪挡板等措施,有效防范风险发生。2025年汛期,项目联合地方应急部门开展流域联合调度,保障下游居民平安度汛。 通过合规经营促进民族和谐。在风险管控中注入民族元素,合同管理增设“民俗条款库”,规避文化冲突风险;项目现场聘用藏族员工2000余人,开展安全培训46。煌度胱式鸶纳浦鼙叩缆飞枋,惠及周边村庄。项目实现民族“零纠纷”,安全“零事故”。?? 长效机制织就全域安全网 项目构建“政企民”协同治理体系,每月与地方政府召开安全联席会议,共享监测数据,实现风险联防。 先后开展“安全知识”进项目、进牧区、进学校,培训牧民应急技能420人次。 将电站防洪系统与乡村河道治理衔接,提升沿岸村庄抗灾能力。 pp电子水电开发公司巴拉项目以风险管控为纽带,将央企优势转化为守护高原安宁的民生力量。从智能监测设备的科技防线,到精准预警的地质监测网,每一处细节都诠释着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的责任担当。项目建设实现了安全发展与民生关怀协同共进,不仅保障了项目按期推进,更在雪域高原筑起了一座央企与人民群众的“连心桥”。 |
|||||
【打印】
【关闭】
|
|||||
|